(※ 本文有雷,斟酌閱讀。)

因豐富資源而被掠奪,甚而蒙上煙硝,人性的面貌在戰爭中更遭到踐踏,這是1942年的爪哇群島上,電影《俘虜》所敘述的故事背景。

本片改編自英國作家勞倫斯・凡・德・普司特(Laurens Van Der Post)1963年出版的小說《種子與播種者》(The Seed and the Sower),1983年由日本導演大島渚所執導,如同將二戰時期的太平洋記憶重新抽取,在時隔40年的和平時代裡,再次詮釋他心中戰爭的殘酷與溫柔。

電影從對軍人的私刑開場,兩軍人因照護關係逐漸產生情愫,東窗事發後遭到毒打,迅速地為故事建構起一個封閉的時代氛圍,讓同性間的愛情在本片中注定不能被言說。其中的壓抑,不只包含軍階與文化差異,也敘述一個除了對敵軍的憤怒,其餘情感都沒有表達餘地的「去人格化」環境。

然而,電影卻牽引出劇烈的人性顫動,在大衛鮑伊(David Bowie)、湯姆康提(Tom Conti)、坂本龍一以及北野武四人的演繹之下,戰爭所帶來的壓抑及傷痕,都在一句「Merry Christmas」的祝願中,被輕柔地撫平。

《俘虜》劇照。 圖/甲上娛樂

《俘虜》劇照。 圖/甲上娛樂

身份之鎖

英軍西瑞爾斯(大衛鮑伊飾)在迫降被俘後,經歷一連串軍事法庭審判後被處以死刑,卻被日軍官世野井(坂本龍一飾)輾轉救下,轉送到戰俘營。而勞倫斯(Lawrence,湯姆康提飾)則是聯軍戰俘營中的戰俘代表官,身為唯一精通日語的軍官,他肩負起戰俘營中多數與日軍的溝通。

然而溝通並不是對等的。身為戰俘,勞倫斯與最接近自己的監管者原中尉(北野武飾),使用的語言全是日文。不僅如此,聯軍士兵在任何情況下都可能遭到毆打、處刑;在這裡,《日內瓦公約》只被最低限度地遵循。戰爭勝敗所產生的地位區別,不僅呈現於肢體衝突,也從敗者學習敵方語言的情況可以知悉一二。

對立意識在戰爭中難以消弭,族群間不同文化更理所當然地相互衝撞。世野井對西瑞爾斯的炙烈眼光,在氛圍肅穆的軍隊中形同虛掩。年輕、魯莽的世野井也曾想要表達善意,卻一再再地被文化與身份所桎梏,深紮心中的榮譽深切提醒他不能越雷池一步。

要求聯軍戰俘觀看介錯、一起遵守齋戒,這些看似增加互動的行為透過不對等的權勢表達出來,不僅令善意顯得惡劣,也談不上尊重,情況一點一點失去控制。

《俘虜》劇照。 圖/甲上娛樂

《俘虜》劇照。 圖/甲上娛樂

生存抑或毀滅?軍裝包覆之下的情感

軍事法庭上,世野井對西瑞爾斯說的第一句話「生存抑或毀滅,這是一個問題」,出自莎士比亞《哈姆雷特》中的核心提問,這句話也觸動了西瑞爾斯。或許,在異地聽見祖國的名言令他熟悉,在庭上他說最多話的對象,也只有世野井;而世野井壓抑不住的注目,從此刻起便越壓抑、卻越顯得毫無遮掩地流露。

世野井反覆的渴望及壓抑,同時又著急於軍務未能完成,年輕躁動的心終於選擇武裝。他命令戰俘營的所有戰俘聚集起來,連同已失去行動能力的戰俘也必須集合,強硬的要求顯示了他拋棄情感的決心。然而這份決心,卻被西瑞爾斯用兩個親在臉頰上的吻徹底擊碎,終於阻止了這次殘忍的集合檢閱,也宣告了西瑞爾斯的必死無疑。

故事安排讓情感迸發的時機多了一層溫柔,西瑞爾斯與世野井的故事幾乎結束於此;但更關鍵的故事內涵,則由勞倫斯與原中尉後續的故事線完成。

雖然《俘虜》一片最為令人矚目的,經常是大衛鮑伊與坂本龍一所飾演的角色情愫,但原中尉與勞倫斯的情誼則確實地貫穿全片。尤其在片頭便可見原中尉與勞倫斯的友誼,語言隔閡在勞倫斯的努力下幾近消失;而原中尉長久以來與勞倫斯皆用日語溝通,許多事情他也認為只有勞倫斯明白。

兩人的情誼透過鏡頭,被分階段呈現得非常清晰。勞倫斯可以為了戰俘而向原中尉說情,原中尉好奇的時候總是優先找勞倫斯說話;甚至,在勞倫斯被誣陷帶收音機進入營區、西瑞爾斯帶著勞倫斯逃獄被抓後,原中尉都藉酒醉為由釋放兩人。

《俘虜》劇照。 圖/甲上娛樂

《俘虜》劇照。 圖/甲上娛樂

戰爭的人性之花

在戰爭中,情感總是多餘,一念之間的同情都是毒藥。《俘虜》所演繹的戰爭情感,與2013年的愛沙尼亞反戰電影《橘子收成時》(Tangerines)有異曲同工之妙。在煙硝瀰漫之地,人性必將經過更緻密謹慎的推敲,才得以迎來綻放之時。

《俘虜》片中的氛圍整體瀰漫著壓抑及不安,由坂本龍一親自操刀的主旋律《Merry Christmas Mr.Lawrence》巧妙地安排在關鍵片段,適度地用旋律化解不安氛圍,使全片產生更優秀的質變。

如花開般的曲調穿插在片頭、片中、片尾,不論是一開始前往戰俘營的時刻,或是在聖誕節當天原中尉放走勞倫斯的時刻,甚至最後原中尉再次向勞倫斯說出「Merry Christmas」時,這首主旋律都會應聲響起。這首快意如春的樂曲正說明了,那些時刻都是多次磨礪才得以凝放的人性之珍貴。

四年後聯軍獲得了勝利,之後便是一連串的罪行追究。原中尉輾轉下獄,判由英軍處死,勞倫斯得知消息,便趕在行刑前到牢房裡探望原中尉。此時權勢對調,原中尉溝通使用的是英語,地位的交替鮮明而諷刺。他們談論了那些曾經有過交集的人們,當然也包括西瑞爾斯與戰後被處決的世野井。戰爭結束,一切都像過眼雲煙,戰火中的奔忙打殺都成為迷茫。

雖然原中尉救下了勞倫斯的性命,但勞倫斯卻無法回過頭來拯救他。兩人彼此都明白戰爭下的一切沒有對錯,因此勞倫斯只能默默離開。

本片不僅運用配樂貫穿頭尾,更將一句「Merry Christmas, Mr. Lawrence」轉化為珍貴的禮物與最後的道別。到了最後,原中尉用曾經兇狠的語氣呼喚勞倫斯,當兩人雙眼再度對視,原中尉又再一次瘋瘋癲癲地笑著說:「Merry Christmas, Mr. Lawrence」。

《俘虜》劇照。 圖/甲上娛樂

小結

綜觀全片,《俘虜》自片頭開始便給予了細緻的可看性,戰爭中的士兵有著各種樣貌,有人狂放瀟灑、有人壓抑嚴正,有人與敵軍成為至交,有人則總是顧全大局。角色的情感營造在兩小時半的片長中極具立體感,令人深陷其中;而原文書名《種子與播種者》則呼應了西瑞爾斯的自我犧牲,以及在他人心中成長的良善。

沒有太多坦克與砲彈、軍機或船艦,所有畫面都是戰俘營與對話,但《俘虜》卻深刻地呈現了戰爭中的絕望與苦痛、人性與情誼。同時也隱晦指出,即使戰後再去追究諸多罪責,也難以彌補傷害。而人類經歷了漫長的戰爭,所能失去及尋回的唯一貴重事物,終究還是人性。

原文刊載於鳴人堂,文字版權為本人及鳴人堂共同所有,未經同意不得轉載使用。
原文網址: https://opinion.udn.com/opinion/story/10124/5158040

關於作者:嚴非

筆名嚴非,本名鍾宜龍。來自台北,三十有三。 興趣繁多,喜歡寫作、繪畫、歌唱、運動,性格乖劣,荒唐不羈。 愛好鬥爭,從物理上的格鬥,到鍵盤上的筆戰,只要有意義的我都參與;說話直接,第一句經常是玩笑,不正不經,若與我相處長久,容易生厭。 粉絲團文章全是想發就發,不一定是甚麼醒世哲學,但若身處黑暗間,你會有感。
相關文章